——寫在凈因橋建設工程竣工通車之際 發布時間:2025-09-24 10:21:46 來源:本站 閱讀:352
太原市政集團承建的凈因橋為汾河太原段首座上承式鋼筋混凝土拱橋。施工中,集團公司實現三個“首次突破”——首次實現承臺深基坑開挖、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主腹拱主體結構施工,高標準完成項目建設,拿出亮眼“成績單”,展現鐵軍“硬實力”。
強基固本:攻克深基坑開挖難題
項目建設初期,面對承臺基坑開挖深度大、抗滲性要求高、施工經驗不足、超危大分部分項工程等一眾問題,項目團隊成員紛紛倍感壓力,如何解決深基坑開挖,保障工程建設進展成為首道“難關”。
針對承臺基坑開挖平均深度超過5米,最深達18米,且地質情況復雜,地下水位高,開挖難度較大的實際情況。項目部加班加點研究施工方案,并邀請專家進行論證,制定《深基坑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控重點環節質量,進一步提高基坑開挖效率,降低基坑施工成本。施工人員結合施工場地實際,按分區科學設計基坑支護方式:00#、05#承臺基坑支護采用“放坡開挖+鋼板樁”,其余三邊為“放坡+灌注樁+錨索”;01#-04#承臺基坑支護統一利用“放坡+鋼板樁+鋼管支撐”,同步以坑內明排法進行降水,有效控制基坑變形、規避坍塌風險。項目部堅持“精準、精細、精致”施工理念,緊盯基坑開挖關鍵點,筑牢工程品質基礎。
構筑壁壘:確保大體積澆筑達標
凈因橋包括6座大尺寸承臺,每座承臺近1500方混凝土澆筑,呈現混凝土用量大、結構體積大、水化熱影響顯著等特點。嚴格把控澆筑流程與質量,加強過程溫度控制是該階段項目團隊思考的頭號“課題”。
項目部組建專項指揮工作組,進行全方位、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重點防止出現混凝土水化熱過高、內外溫差較大,導致結構產生裂縫的情況。前期重點優化混凝土設計配合比,從原材優選入手,減少混凝土水化熱影響;中期采用分層分段澆注方式,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性,嚴格把關鋼筋及模板拉桿連接、冷卻水管位置等細節質量,確保澆筑質量達標;同時在混凝土內部及表面布置測溫點,及時觀察記錄溫度變化,為澆筑施工提供堅實保障;后期進行毛毯覆蓋灑水養生、內設循環冷卻管路,嚴格控制水的流量流速,流量范圍
為2.5~5升/分鐘等措施,盡量減少內外溫差,確保降溫速度小于1~2℃/天,達到減少混凝土產生裂縫的目的。項目部多維度把控混凝土澆筑,全面落實“迎澤標準”,加強施工組織,嚴把細節質量,全力保障施工規范、高效推進。
一橋飛架:實現五跨主拱合龍
該橋采用單跨72米連續5跨設計,主腹拱作為橋梁的核心承重結構,是此次橋梁施工的核心節點,項目團隊順利克服弧形施工、模板一次成型、大體量澆筑、五跨精準落架等挑戰,以“毫米級”精度貫穿施工全過程,為橋梁成型打造堅實“筋骨”。
針對橋梁主拱荷載大、支模架搭設跨度寬的特點,項目部制定《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安全專項施工方案》,采用組裝快捷、使用方便、安全性達標的盤扣式鋼管腳手架滿堂搭設,主拱弧線依靠提前壓制成弧形的鋼管控制,采取毫米級測量放樣,確保達到精品標準。主拱圈施工重點把控內模和封頂模板施工,內模為定型木模板現場拼裝,等比間距設置內撐固定模板,鐵皮包封防止漏漿,保證內模結構穩定;拱腳位置設置封頂模板,上方開孔便于澆筑與振搗,防止澆筑過程隨意流動。混凝土澆筑采用“分層分段、對稱澆筑”工藝,按照從拱腳到拱頂順序縱向、橫向對稱、均衡連續澆筑,做到及時振搗,保證澆筑質量。為了保證落架時拱座受力均衡,針對主拱模板支撐體系編制了《主拱支架落架專項方案》,遵循“對稱、均衡、分級、同步”原則,按“先邊跨后中跨、先拱頂后拱腳”順序分階段逐層向下拆卸,全過程跟蹤橋梁撓度變化、支架位移情況,實現主拱結構精準落架。
連通汾河兩岸、架起美好生活的凈因橋是集團公司首次承建的跨河現澆混凝土拱橋,市政鐵軍作為城市建設“主力軍”,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嚴格落實“迎澤標準”,形成完善拱橋施工經驗,以精細化施工和智慧化管理打造優質民心工程,向廣大市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